性别特征形成的心理分析理论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42: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36页(635字)
有关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即“角色自居说”。
这种理论在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美国精神病医生沙利文、德国医生霍尼、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自居作用在男女两性性别行为形成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自居作用作为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自我防御机制,被男女两性利用和模仿相同性别成人的行为,以掩盖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求得心理上的自慰,它在男女两性性别行为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基本观点是:男女两性行为性别特点的形成是由于他们在儿童时期无形中模仿和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年人,特别是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产生自居作用的结果。这种自居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男女两性在婴儿期共有的对母亲情感上的本能的依恋,以使潜意识中的本能在同母亲的交往中得到满足,使本我得以通过自我得到发展。这个阶段属于孤儿状态的自居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产生自我意识之后,男女两性根据外部世界,特别是家庭环境的要求,有意识地来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限制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男性由于害怕和嫉妒等原因对父亲防御性的自居作用,女性对母亲的温和的自居作用等。在这种情况下,男女两性就各自形成“自我”与“超我”的不同性别特点,从而使男女两性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中。
实际上,这种理论非常强调人的情感和模仿活动在男女两性不同心理特点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上一篇:性别角色
下一篇: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