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德育思想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56:1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71页(777字)

法国着名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批判封建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德育观。

主要内容包括:1.人性向善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否定“原罪说”,认为按照自然本性,人都是向善的。世间没有一个坏人,把他的自然的天禀善加指导以后,无不可以产生伟大的德行的。所以,一切道德的基本原理是:人是一种天生善良的存在物。

顺从自然发展的人绝不是不分善恶、不辨好坏、不明是非的野蛮人,而是行善、知善和好善之人。同时,他指出,人类善良的天性不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通过向善的、有意识的努力。2.以自然主义为指导的道德教育方法论。反对单纯地向儿童灌输训戒的道德教育,认为它既不切合人类社会的正当要求,也不符合儿童的理念能力,只能在儿童头脑中制造离奇怪诞的道德观念,迫使他们成为伪君子或奴性十足的人。

他说,真正的有德之人应该是那种“能够克服情欲,按照理性和良性指导,尽其职责,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受外界诱惑的始终走正路的人”。

由此提出了许多自然主义的德育方法。首先,要激发青年自然涌发的善良感情,如仁慈、善良、同情、宽厚等,引起一切善的和使人注意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以阻止嫉妒、贪婪、仇恨等心情的生长,即阻止那些令人厌恶的、残酷的情欲的产生。其次,要注意发展理性,使青年获得对社会的理解,为此应引导青年通过研究历史去研究人心,因为读史可以使人以旁观者或判断者的眼光来观察历史人物,既不动感情,也不致有偏见,更不会成为这些人的附和者或斥责者。

第三,要加强行为锻炼。认为对青春期以前的儿童要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对青年来说,要引导他们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为了陶冶道德意志和养成献身精神,必须教育青年愿意为正义而斗争。3.把宗教教育纳入道德教育的范畴。他说:“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应该从青春期开始进行宗教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