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德育思想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56: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75页(429字)

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

主要代表有心理学家罗杰斯、斯洛、斯腾豪斯等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在适当的教育条件下,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就会获得发展。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强调学校德育目的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1.真诚。

即师生关系要保持坦诚真实的态度,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坦诚地表露出来。2.接纳。

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思想观点、行为和习惯。3.移情式理解。

即教师要从学生深层需要出发,理解学生的思想、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需要、体验学生的情感。

为此,提出学校德育人性化的操作思想,主张学校应建立民主人道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道德气氛和课堂情景,设置能有利于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课程。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家重视儿童在道德发展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提倡民主的教育观,强调人本主义的课堂环境等,对西方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