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8:1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42页(969字)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所倡导的程序教学,在国外又称“机器教学”“自动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课本向学生展现学习程序(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按部就班、独立自主地进行钻研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程序教学的特点如下:1.它是由学生按学习程序独立自主而按部就班地进行的个别学习形式。2.它是以问题法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的。3.它是由问题显示、学生回答和判断回答正误(即反馈)三个部分组成的系统。4.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关系极弱。5.其重点是掌握现成的知识。

程序教学必须坚持如下原则:1.积极反应。即学生对所呈现的问题必须积极地做出反应,选择答案、书写、解答等活动应贯穿始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2.小步子。即将学习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分解为一个个的小项目或步子,组成学习的程序,教学内容严格按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这就降低了从一个步子进到下一个步子的难度。3.即时强化。

即学生在做出回答后,紧接着便有回答是否正确的判断反馈。这有利于强化正确的认识,减少错误的认识。4.自定步调。

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进度,随时都可以中断学习或恢复中断了的学习。这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5.低的错误率。

由于从一个步子进到下一个步子的难度小,加上即时强化,便可有效地降低错误的发生。程序教学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便于因材施教。

正因如此,程序教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曾风行美国,并流传到西欧、日本等国。当时有人把这次兴起的程序教学热潮称为“教育上的一次产业革命”,斯金纳本人因此而被西方教育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无疑,程序教学理论为教学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仍有值得借鉴之处。当然,程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它把动物实验的结论直接运用到人的学习上,因此,对教学过程中理解、概括、迁移就不完全适用;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往大大减少,势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会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以学习现成知识为主,还会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