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利用分析

书籍: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8:29:0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21页(849字)

对一定时期内全部农业用地利用的研究。

在我国,农业用地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即从一种农业用地转变为另一种农业用地。通过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使以前未被利用的农业用地投入使用,不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

在分析过程中,应研究农业用地的组成和结构、集约程度和利用农业用地的经济效果。

为了进行分析,可利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跨单位企业和联合公司的年度决算资料、生产-财务计划、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报表。

分析可采用比较法进行,即把变化的指标与计划指标、条件和生产方向相同的其他生产单位的平均水平以及定额数字加以比较。同时,也可利用详细说明法、离差分析法、反馈法、计算平均数和相对数法。

每百公顷农业用地的总产量和商品产量,是表明农业用地利用水平的直接指标。

提高农业用地利用集约程度的一个最重要方向,就是提高耕地在农业用地结构中的比重。

计算表明,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年),全国耕地只增加了1%,但是,却增产了550万吨的谷物、210万吨甜菜、18万吨向日葵籽、230万吨土豆和75万吨蔬菜。

由于按每个居民平均计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增加耕地面积在农业用地结构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广泛进行土壤改良、变低产的牧场和刈草场为耕地和其他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耕地的比重。

在农业用地结构中,能结果的葡萄园、果园、浆果园、茶场和芳香油作物占的比重高,也说明农业用地得到了合理利用。

农业用地利用的分析,有助于评价农业用地的实际状况,挖掘潜力,指出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的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