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书籍: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8:39:51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165页(1002字)

以广泛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的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它包括电气化、机械化、土壤改良和化学化。

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生产的物质因素(生产资料)和主观因素(劳动力资源),以及劳动过程本身、劳动组织形式、从事公有生产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文化-技术水平)、劳动本身的质量特征(劳动生产率)。它属于说明人们控制自然力量和自然物体程度的社会-经济范畴,是人们利用自然力量和自然物体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

在农业中,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各方面:提高土地的经济肥力,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新的高效率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采用电气化、化学化、土壤改良和实现饲料生产工业化,生产组织和技能的高水平,在生产过程以及管理和监督领域中采用自动化装置,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一技术水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愈益密切的结合,提高具有高度技能的专家的比重,科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的结合等。

在社会一经济方面,农业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可保证彻底解决下列主要任务:保证居民食品和工业原料,加速消除城乡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别,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一体化。

由于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采取的措施,1980年初,公有农业经济成分中的固定生产基金比1965年增加了两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机器-拖拉机几乎全部更新,其质量构成也大有改进,功率、载重量更大和生产率更高的现代化机器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加。同期,农业企业的动力设备从2.317亿力增加到5.86亿马力,即增加了1.5倍;每个工作人员平均的劳动的动力装备几乎提高了2倍。

《苏联1981-1985年和1990年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规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继续革新农业装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将向农业提供187万台拖拉机、145万辆载重汽车、60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和大量其他农业机器,农业劳动的电力装备率将提高40-50%。

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决定的。

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