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海洋大辞典

海底热液矿床

书籍:海洋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3:06:30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海洋大辞典》第227页(760字)

与海底热泉有关的一种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1948年,瑞典“信天翁”号调查船在深海考察过程中,在红海中央的一些深渊底部,发现温度和盐度均较正常海水高而含氧量却显着偏低的海水。1963-1965年期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红海阿特兰蒂斯-Ⅱ号深渊2000米深处,发现了金属含量极高的热卤水及深渊底部富含重金属的杂色软泥。

70年代初期,在大西洋中央海岭轴部也发现了热水活动的迹象。1979年,在21°N的东太平洋海隆,发现了温度高达380±30℃的热水喷出口和富含铁、锌、铜等金属元素的热水溶液及伴生的富含多金属的硫化物矿床。

1981年,美国先后在胡安·德富卡海岭和加拉帕戈斯裂谷,发现了巨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这些发现不仅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资源领域,而且对最终解决许多重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现代模式。

据R,赫基尼安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已确定的海底多金属热液矿床或矿点有11处。根据其产出位置,可分为大洋中脊型、岛弧-边缘海型(扩张轴和火山)、热点型和活动断裂型4种。

海底热液矿床的成因,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已发现的矿床和矿化点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富含多种金属元素(主要是重金属元素),与高温热水溶液有关,多产于火山活动带内。基于这些重要事实,一般认为,富含的海水,在洋底沿着玄武岩裂隙下渗,至洋壳深处,水温升高,还原为低价硫,并将高温洋壳中的金、银、铜、锌、铅、镍、钡、锰、铁等金属元素滤出,形成富含重金属离子的热水溶液。由于对流作用,这种酸性的热水溶液,沿着洋脊或其他部位的裂隙返回海底。

当热液上升、冷却并与海水相遇时,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属沉淀下来,即可形成多金属热液矿床。而热水溶液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导致了矿床成分、结构在空间上的复杂变化。

上一篇:海底散射 下一篇:海洋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