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

书籍: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9:09: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第32页(396字)

官名。

战国时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国君处理国家政务。秦始皇时改称相国。

西汉初期也称相国,后来又改称丞相。

西汉末改称大司徒,东汉末期献帝时又改称丞相。

秦汉两朝,丞相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官员,与掌管军事的太尉、掌管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从三国、晋到北朝,或称丞相,或改称司徒,或称大丞相,或称相国,时设时废,名称不断改变。

唐朝废丞相,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为宰相。宋朝沿用唐朝官制,宋神宗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到南宋孝宗时,废左右仆射而设左右丞相。

辽、金、元都设丞相,但实权远不如汉朝元朝中书省设左右丞相,行中书省也设左右丞相或丞相。明朝初期设丞相,不久即废。太平天国也设为丞相,但不是职务而是官级,地位低于王和侯。

在旧小说和文章中,“丞相”与“宰相”通称。参看《通典·职官·宰相》、《续通典·职官·宰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