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

书籍: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11:11:4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第295页(564字)

闲散没有职事的官称散官,其制始于汉朝,其名始于隋,金元以后也称官阶为散官。

汉朝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职守;魏晋北朝因之。到隋朝,始定散官之制;散官称号表示官的级别,职事官称号表示官的职务。唐代文散官共二十九阶,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等;武散官共四十五阶,有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等。唐代以散官定班位,以职事官定其职守。

职事官的品级与散官的品级,也许一致,也许不一致。散官按资而叙,职事官则由君主量才任职,故有时职事官品阶很高,而散官之品阶则较低。

到唐末,低级武官其散官品阶则很高。到了宋朝,原唐代的散官、职事官的品阶仅表示身份,表示俸禄的高低,而真正的职务,则另有名称。

元丰以后,才复依唐制。明朝则职居几品,即授几品官,故无散官之名。

清朝,有商品阶之衔而任低品之官者,如县官为七品,也许由五品衔的担任;另外,清代无职之人,也可得虚衔封典,如五品空衔,即可得奉政大夫之阶官,其章服即可按五品之制。见《通典·职官十六》、《新唐书·职官一》、《历代职官简释》。

上一篇:三服官 下一篇:散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