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谚语大辞典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书籍:中华谚语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8 08:33:00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华谚语大辞典》第1209页(409字)

秀才:原义为称才之秀异者。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汉始为科目之称(后改称茂才);宋时凡应举者无不称“秀才”;明清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也作书生的通称。这里泛指读书人。

旧说,读书人没有武力和实力,想造反也不会成功。引申为读书人只会空谈,难见行动,干不成大事。

清·王濬卿《冷眼观》第十六回:“从来干大事的人,像你这样前怕狼后怕的,那还能做什么?怪不得人说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清末·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其实幕府里也有个把懂事的人,就劝傅知府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下册·第三十九章:“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像你这样宦门公子,堂堂举人,读了一肚子圣贤书,喝了几大桶墨汁,造起反来,自然不会像我们穷百姓干脆利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