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堂曲品、剧品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66页(1096字)
远山堂曲品、剧品都是戏曲论着。
明祁彪佳着。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幼文、宏吉,号世培,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御史、巡抚,因执法严峻,得罪豪门,告归故里,从事着述。作传奇二种,皆佚。
明末力图抗清,清兵南下时,自沉而死。他对戏曲很有研究,与戏曲作家孟称舜等往来甚密。
《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都是着录传奇、杂剧作品名目兼及品评的着作。
《曲品》仿吕天成《曲品》体制,将元明戏曲分为妙、雅、逸、艳、能、具六品,此外另有“杂调”一类,专收弋阳腔等剧本。
《曲品》仅存残稿,共收传奇剧目四百六十七种,每剧加短评,论其优劣。
祁彪佳论剧能看到作家的风格变化,主张评价作家“要不能设一格以待之”,有的“自浓而归淡,自俗而趋雅,自奔逸就规矩”。
《曲品》中虽无系统议论,却不乏精彩卓见。如评沈璟:“惟能极艳者方能极淡”;论意境:“能就寻常意境,层层掀翻,如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论结构:“若无意结构,而凑簇自佳”“构句之妙,令人且惊且疑,渐入佳境,所谓深味之而无穷者。”《曲品》中对那些艺术低劣、充满封建说教的作品深恶痛绝。如评《底豫记》说:“止熟一部《四书》,便欲作曲,何言之易也!”评《麒麟记》曰:“搬尽一部《论语》,乃益其恶俗鄙俚。
”但作者鄙视民歌、小曲的态度也表现出来。如评《赤符记》曰:“作者眼光出牛背上,拾一二村竖语便命为传奇,真小人之言哉。”
《剧品》是专门着录和品评明人杂剧的着作,也按妙、雅、逸、艳、能、具六品,收二百四十二种。《剧品》中强调当行本色,讲究艺术境界,反对义理说教和粗制滥造。
论创作,作者主张要“融炼无痕,得镜花水月之趣”,“情与景会,意与法合”,“咀之而味愈长”。
他主张戏曲文学要注重场上作用,使“阅者恍然置身戏场中”,读之“觉纸上渊渊有金石声”。
祁彪佳还根据自己的体验,记述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如说“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最好能“于歌笑中见哭泣”,要能“以冷眼写出热心”,“写得字字是血痕”。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粹之语。
他还总结创作的原则:“不骫于法,亦不局于法。”这是他在品评了数百种作品后,所提炼出的重要美学原则,为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全面总结戏曲理论打下一定基础。
《远山堂曲品》、《剧品》原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和明启元社黑格钞本,解放后刊行者以《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本较为精详,书前分别有提要,后有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