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0:5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43页(2043字)

刘勰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言辞提出的要求,即要求文学作品具有充沛感人的思想内容和精纯要约的言辞,从而使作品劲健清峻,刚健有力。

刘勰论风骨运用的是“假于物以为喻”的方法,即把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风骨”概念,取其精神,加以改造,移用于文学。“风骨”一词,在汉魏品评人物时已常见。

如晋安帝称王羲之“风骨清举”;晋末桓玄谓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等。分别用“风”或用“骨”品评人物的也不少,如“闻其风彩”、“风姿特秀”、“风神清冷”、“风仪秀整”、“骨气不及右军”、“垒块有正骨”,等等。用风骨品评人物,意指人物的风神骨相,主要是赞扬人物富有神彩,刚直劲健,清峻有力。刘勰把“风骨”移用于文学,显然是吸取了用风骨品评人物的基本精神,要求文学作品也要象具有“风骨”的人物那样富有神采,劲健有力。但刘勰的移用并不是简单地移用,而是具体地在文学创作中提出要求,从而使文学作品具备“风骨”。

《风骨》篇论风骨的主要语句如下:“是以惆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解释“风骨”的含义必须以这些论述为基础,必须符合这些句意。这些句子中,始终是“风”与“骨”相联,“述情”“必始乎风”是说表达思想感情,首先要注意风教,这是因为“风”是“化感之本原,志气之符契”,因而“情”如果含有“风”,就象“形之包气”,这里把“风”和“气”联系了起来。怎样才有“风”?“意气骏爽”才有“风”,即是说“风”是“思”、“气”或“意气”,即文的思想感情,用黄侃的话说就是“风即文意”,“风缘情显”,“意气之骏爽者,即文风也”,“情显则文风生”(《文心雕札记》);另一方面,在上述句子中,“骨”则始终与“辞”相联,“沉吟铺辞”,首要的是要有骨力,文辞有骨力,犹如人有骨作支柱,析辞“精”才有骨,反之,瘠意肥辞,繁杂失统,辞语杂乱繁冗就没有骨。骨即“精辞”,用黄侃的话说就是“骨即文辞”,“辞缘骨立”,“结言端直者,即文骨也”,“辞精则文骨成”(《文心雕龙札记》。

总括来说,刘勰要求文学作品要有风骨,主要精神就是要求作品要有充沛的感人的思想内容,并且最首要的是要以精纯的辞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文学作品俊爽有力,就象一个有风彩有骨气的人那样。“风”就是对文的内容的要求,“骨”就是对言辞的要求。把骨也作为对内容的要求是违反本篇实际的。刘勰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教育作用,又崇尚“体要”之说,“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是刘勰常引用的,这就是他的“风骨”说的主要方面。

他的“风骨”有对“情”的要求,有对言辞的要求,也仅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而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全面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因为情可以指内容,而言却不是对形式的全面的要求,刘勰的言辞只是形式的一部分,因此说风骨就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或者说风骨“既是形式,也是内容”都是不符实际的。刘勰的“言辞”绝不包括“采”,刘勰是把“辞”和“采”严格区分的。这才有“风骨”和“采”的关系问题。

在刘勰看来,“风骨”和“采”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之中,“风骨”为本,为主,采则为次,为辅。“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他以雉、鹰、凤为喻,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好尚,有采无风骨如雉,是刘勰不喜欢的;无采而有风骨的如鹰,刘勰是赞赏的,但还有微辞;只有既有风骨又有采的如凤,才是最理想的。据此,把风骨任意抬高之论不符合刘勰本意,刘勰虽然看重风骨,但还要求要有采相辅,刘勰理想的文章,最高的标准是风骨和采相结合的文章,而并不是只有风骨的文章。刘勰提出“风”“骨”“采”三个方面,而把前二者结合在一起,和后者并举,运用的是传统的“情”、“辞”、“采”的概念,即“志”、“言”、“文”的概念,他的整个风骨说主要本于儒家传统的观点“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按照“志言文”的公式、“风”为对志的要求,“骨”为对“言”的要求,“采”为对“文”的要求。刘勰的贡献和发展在于他虽然以“志”、“言”为主,但赋予“志”、“言”以崭新的内容和要求,以“风骨”这样的新概念改造和丰富了传统的“言以足志”,“辞达”的原则,尤其可贵的在于他绝不忽视文彩,他否定的是缺乏风骨的文彩,他又不以缺乏文彩的风骨为最高标准,而向往“风骨”和“采”结合的理想作品,要求文学作品“风清骨峻,遍体光华”,这些思想都是极为精到光辉的。刘勰的风骨说是对建安文学的光辉总结,是对儒家传统文艺思想的重大发展,在我国文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