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五格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96页(718字)
唐诗僧皎然提出来的,关于诗分五个等级的意见。
语出《诗式》:“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指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后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比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
(情格具下,有事无事可知也。)”六朝以后,诗歌讲求偶对,大量运用典故,用事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的诗人专门追求用典,形成不良的风气。钟嵘曾批评任昉,、王元长“词不贵奇,竞须新事……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到唐代,用事也很盛行,皎然把不用事作为第一格,以用事的优劣评定诗格之高下,正是为了矫正时风。他主张不用事,要求直抒胸臆。他说:“沈约云:不旁经史,直率胸臆。吾许其知诗者也。
”不用事,不借助古典,要求诗人写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说:“天予真性,发言自高”。这是与皎然崇尚自然的论诗宗旨分不开的。
“作用事”的“作用”,是指艺术构思,“作用事”当指那些先于立意,后于用事之作,词不害意,故为第二格。第三格的“直用事”,堆砌典故,则为等而下之了。皎然说:“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这就要用比兴,所谓“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皎然认为比兴与用事并不是一回事,“诗人皆以征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大约凡用比兴方法,征用古事,能与全诗意境相谐者,不为病;隶事用典,离开全诗立意者,为用事之病。所以皎然还说过,“虽用经典,而离书生”。皎然的五格评诗,以用事为中心,实际上还包括着诗的“措意”,“情格”等等,并不单纯看用事与否。作为历史上的一种诗论主张,他的意见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但以用事之优劣评诗格的高下是有失于偏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