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数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6: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02页(415字)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称戏曲创作中的体制流派为“家数”。
他在《曲律》第十四章专门论家数,指出戏曲文学有“本色”与“文词”两种不同的体制流派。他说:“曲之始,止本色一家,观元剧及《琵琶》、《拜月》二记可见。自《香囊记》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
近郑若庸《玉玦记》作,而益工修词,质几尽掩。
夫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曲宛转,以代说词,一涉藻缋,便蔽本来。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不胜其靡,此体遂不能废,犹古文六朝之于秦、汉也。
”王骥德虽然推崇“本色”家,但也不存偏见,而分别指出各自的不足:“大抵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又曰:“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因此他认为“作曲者须先认其路头,然后可徐议工拙”,也就是选择家数,确定雅俗、深浅、工拙的基本倾向。但家数乃比较而言,实际进入创作时的雅俗、深浅、工拙的程度,则须“善用才者酌之而已”。
上一篇:真趣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