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有真与幻而能真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6:5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06页(1005字)

明末清初若干评论家对于艺术构思的论点。

幻,原义为虚幻无凭或变幻无常。在小说理论中,常把幻与真联系起来。

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明张无咎《三遂平妖传序》),幻就是奇。

在某些情况下,幻与奇又不同,如睡乡居士说:“失真之病起于好奇”(《二刻拍案惊奇序》)。

袁于令(明末清初人)在《西游记题辞》中指出:“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谈到《西游记》时说:“演义一家,幻易而真难,……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艺术创作,不一定按现实提供的样式创造,故事情节是怪诞离奇的,但幻中有真,这真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体现的意旨。而杜浚评李渔的《无声戏》说:“幻而能真,无而能有”,是指艺术手法的虚构,按照现实生活的样子去对生活进行再创造。

王骥德说:“戏曲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以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曲律·杂论》)。

杜浚所说,实际上就是以虚用实的问题,给人一个虚构幻造的,然而真实的世界,使人按生活真实来接受它。因而,要求取材于常事,这常事经过艺术的虚化过程而成为幻,即艺术真实的境界。“幻中有真”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幻而能真”是倾向于写实主义的。

清人李渔在艺术虚构的科学意义上讲幻,从理论上阐述了艺术虚构、艺术想象在小说戏曲创作中的重大意义。他说:“幻境之妙十倍于真,故千古传之能以十倍于真之事”(《闲情偶寄》)“未有真境之为所欲为,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若纪目前之事,无所考究,则非特事迹可以幻生,并其人之姓名亦可以凭空捏造”(同上)。

李渔不是以幻为奇,而是以新为奇。他把新、奇与美统一起来,认为奇才能新,新奇才能美。他说:“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

”(同上)“世间奇事无多,常事为多,物理易尽,人情难尽……性之所发,愈出愈奇”。然而,“奇者皆理之极平,新者皆事之常有”,他反对“涉荒唐”怪异。

李渔的这些主张,把小说理论中重视情节之奇的观点发展为重视命意新奇,强调在极平常的生活素材中,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新东西,追求新奇,主张创新,不追求离奇怪异,这在小说理论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