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而易解,乐而多趣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52: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39页(546字)

指一般流行的对于人们为何喜爱小说的原因的看法,梁启超对这种看法给予了批驳:“文之浅而易解者,不必小说;寻常妇儒之函扎,官样之文牍,亦非有艰深难读者存也,顾谁则嗜之?不宁惟是。彼高才赡学之士,能读《坟》《典》《索》《邱》,能注虫草木,彼其视渊古之文,与平易之文,应无所择,而何以独嗜小说?是第一说有所来尽也。小说之以赏心乐事为目的者固多,然此等固不甚为世所重;其最受欢迎者,则必其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也。

夫使以欲乐故而嗜此也,而何为偏取此反比例之物而自苦也。是第二说有所未尽也。

”这里指出喜爱小说的并非都是下等人,“高才瞻学之士”也一样,可见小说为人们喜爱不是因为“浅而易解”;又指出许多人看小说都喜爱悲剧,说明“乐而多趣”也不是人们喜爱小说的理由。这些批驳否定了流行的肤浅的片而的观点,指出了人们热爱小说有其更深刻的原因,这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要认识生活,即小说能“导人游于他境界”,人们是为了扩充见闻,开扩眼界而读小说的;同时小说能说出人们想说而无能说的话,能使人认识事物之真理,这才是人们喜爱小说的根本原因,这是从人类认识生活的需要,来探索人们喜爱小说的理由。这种对小说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是颇为深刻可取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