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共产党

书籍:社会主义名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18:56: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广西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名词词典》第169页(1270字)

成立于1921年1月21日。

1926年,总书记葛兰西被捕(1937年逝世),陶里亚蒂等领导人流亡国外。从1927年起,陶里亚蒂为党的负责人。1931年国内组成以隆哥为首的领导核心,联合各民主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意共直接领导的人民武装有十多万人。1944年3月,陶里亚蒂回国。4月,他在纳波里发表讲话,提出意共同各种民主力量广泛联合并共同组阁的政策,随即交出人民武装参加联合政府。1945年12月,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民主改革纲领”,陶里亚蒂当选为总书记。从1944年到1947年,意共参加了七届政府,意共领导人担任过副总理、部长等职。

1947年5月,意共被天主教民主党等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政府。1948年,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大利道路”,宣布意共按照宪法规定的自由权利进行活动。1956年12月,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结构改革”论,主张议会斗争和群众斗争相结合,争取在议会中获得多数,使工人阶级及其同盟者进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领导,以和平与民主的方式对全国的政治经济结构进行逐步改革,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主义过渡。

1973年,党的总书记贝林格提出“历史性妥协”路线,主张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同中等阶层和中间派政党建立社会政治联盟,以孤立反动派;共产党、社会党、天主教界这“三大人民力量”必须为实现共同变革国家的长期计划而联合起来。

1975年,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认了“历史性妥协”为意共的战略目标和当前的路线。1979年意共因天主教民主党反对它参政后,调整了国内政策。

1980年11月,意共提出“民主代替”主张,即强调同社会党等广泛的左翼民主力量团结(包括“天民党”内的进步力量),建立以意共为“最大保障”和“主要动力”的民主政府,以取代“天民党”为中心的政权。意共在国内的总目标是使意大利成为“建立在政治民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路线是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和广泛的左翼民主力量,争取建立工人阶级起领导作用的工人、城乡中等阶层、知识分子、南方居民群众、妇女、青年等的联盟,在议会内外进行公开合法斗争。争取对意大利政治经济结构实行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民主改革,建立以“劳动阶级参加领导国家”为标志的“新型民主制”,通过这种“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革新”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意共称这一条道路是不同于西欧社会民主党和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条道路”,亦称“欧洲共产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特点包括:发扬以代议制为基础的政治民主,使“越来越广泛的公民参加政治社会生活”,实行多党制,政党可以更替执政,保障工会等社会团体的自由和民主,充分保障文化艺术科学自由,尊重宗教和一切宗教自由原则;经济方面实行“民主规划”,但不需要将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公营企业、合作社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公营经济起“引导作用”,把规划同市场、三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同劳动者参与监督生产的制度结合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