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词大辞典

词韵

书籍:宋词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23:06: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宋词大辞典》第774页(1176字)

词韵源于韵,又与诗韵有所区别。

唐宋时代,诗赋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人们创作近体格律诗,必须严格依据官本韵书《礼部韵略》用韵;而填词乃为文人业余之“雅事”,人们倚声而作,主要为应歌,只须在音律上求得和谐就可以了,填词用韵不受科场拘束,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词人创作乃直接参照诗韵,合乐过程中并允许有所变通,有时候还允许带进某些方音土腔。

因此,词韵较诗韵为宽。例如,一首格律诗只能用一个韵目中的字作韵脚,如果用了其它韵目的字押韵,就叫出韵或落韵,是违反规则的。

然而,词则可以超越韵目范围,既可用邻韵,又可用不属于邻韵的其它韵目的字作韵脚。填词用宽韵,唐人已开先例,此后代代相传,并有越来越宽的趋势。

至宋代,宽韵的范围扩大到仄声中的上声和去声同韵母或韵母基本相同的字通叶。这是唐宋人填词用宽韵的情况。

但是,所谓宽韵,并非宽得没有止境,人们填词用韵,也不是没有一定之律的,只是唐五代至北宋,尚未见专门研究词韵的着作,便给人们造成一个假象:“古无词韵”。实际上,正如戈载所说:“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词林正韵·发凡》)当时虽无有词韵专书,但人们填词仍共同遵守着一条约定俗成的法则。词史上,有关词韵的研究工作,据记载,是从北宋末叶朱敦儒所作“应制词韵十六条”开始的。

其后,张辑为“衍义”以释之,冯取洽并重为缮录增补。因此书流传不广,尚未得到社会的公认,不曾成为词人用韵的定则。

元陶宗仪曾讥其混淆,欲为改定,而其书久佚,已无从扬榷。今传菉斐轩《词林要韵》,有人以为南宋绍兴二年(1132)所刊,有人则疑为元、明人所伪托。至清代,研究宋人用韵的着作才大量出现。例如沈谦《词韵略》、胡文焕《文会堂词韵》、李渔《词韵》、许昂霄《词韵考略》、吴烺等《学宋斋词韵》、郑春波《绿漪堂词韵》等,都曾有一定的影响,但此类韵书,讹误甚多,未堪凭借。

道光年间,戈载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编成《词林正韵》,填词家始奉之为金科玉律。这是现传韵书中最为精审的一部。近人罗常培编撰《唐宋金元词韵谱》、夏承焘作《韵例》(《词例》之一,未刊),亦为研究历代词人用韵的专门着作,可供参考。总的看来,词韵与诗韵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广韵》《集韵》皆206部,今之《诗韵》(即平水韵)106部,而词韵则仅19部。词韵将诗韵的韵目加以适当归并,所归并的韵目基本相同。属于平、上、去三声的韵目归并为14部,入声独立,分为5部,计19部。

这是依据宋词用宽韵的情况归并而成的。又,词韵与曲韵相比,也不尽相同。入声韵部,曲韵附入三声,词则独成一类。即:词中平声、入声皆独押,上、去通押,其有平、上、去通押者,亦不与入声混。

李清照着《词论》,曾指出:“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说明词韵虽宽,仍有某些必须讲究之处。

上一篇:夷则羽 下一篇:宋词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