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1:14: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165页(997字)

民俗学,一般认为是研究古代文化残存物的科学。

我国学者钟敬文认为民俗学是“记叙、研究和说明人民生活文化现象的学科”。民俗学,英文原意为研究民众智识、民间旧俗。

古代的民俗融化在文学作品、各种传说、民间故事、神话之中,我国的《山海经》、《淮南子》、印度的佛本生故事、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等都积累了大量民俗学资料。民俗学是在英国、德国首先兴起的。

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最早提出民俗学的概念。1846年他撰文倡议进行民俗学的研究。

当时的民俗学,是民众的知识、学问的意思。其内容包括传统的风俗习惯、信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

此后,民俗学在英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878年在伦敦成立了英国民俗学协会,出版会刊《民俗杂志》,1890年改名为《民俗学杂志》。

德国也很早开始了民俗学的研究,1858年里尔发表了《科学的民俗学》的讲演,奠定了德国民俗学研究的基础。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研究古代各种劳动组织、劳动形式、技术特点及其信仰。二、研究古代各类团体活动的组织形式、规律、有关传说等。

三、研究古老精神的继承等。在民俗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派别:一个是以绣勒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其主要观点是,神话传说起源于语言的演变。

由于语言的巨大变化,使现代人类不能理解古代人类。

古代的神话传说是语言转辗变化的结果。

另一个学派是以泰莱尔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派,其主要观点是,人类是逐渐进化的,民俗学的许多东西是历史的遗留物,是原始时代社会风尚、人类思想的反映。在今天看来怪诞的事情,在原始人类看来都是合理的。

这一派用古代人类的原始性和认识能力低下,来解释古代的民俗。现代民俗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时间由古代学向现代学发展,其研究日益与其它学科结合,出现了民俗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我国民俗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1918年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了北大歌谣研究会。1923年朱希祖、张竟生等发起成立了民俗调查会。

1928年中山大学成立了民俗学会,负责人有钟敬文、顾颉刚等。解放后,我国民间艺术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民俗学的理论研究。

民俗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没有确立起应有的地位。1982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在有关大专院校开设了民俗学课程,这说明民俗学在我国已开始走上正常轨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