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学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1:16:0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172页(970字)

暗示学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人的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倾向激发人的潜力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类对暗示现象的注意古已有之。对暗示理论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0年法国出版了A·比奈《可暗示性》一书,比奈是科学地研究人和环境关系的先驱者之一,他对儿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实接受暗示的能力是人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就已经存在,他还揭示了暗示与智力、想像力的内在联系。

明确的提出建立“暗示学”的,是保加利亚的格奥尔基·洛柴诺夫博士。五十年代他在心理疹疗所工作时就萌生了研究暗示学的想法,经过几年试验,证实了“暗示超级记忆力的存在”,于1965年成立了“暗示教学小组”,1971年,他发表了《暗示学》一书,对暗示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暗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探索人的可暗示性问题;进行无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研究;研究人的潜力问题等。人的潜力问题是暗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暗示的“最终效应是个人的一定潜力活动”,或者说,科学家重视暗示学研究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暗示能激发人的潜力。超级记忆力的存在是人所共知的,本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催眠教学法,是把存在于催眠和放松状态下的超级记忆力运用于教学的重要突破。

较有影响的一次催眠教学法实验是1965年索非亚暗示研究所进行的俄文教学实验,对102个学生进行实验表明,睡前读课文、半夜放录音、进行半放松状态的学习可以使记忆力大大提高。

暗示学把人的无意识倾向引向记忆潜力、想像潜力和思维潜力,使人的潜力的开发提高到一个新水准。暗示学还积极研究暗示的手段。利用假消极状态,是暗示手段之一。

洛柴诺夫认为,超强记忆力是在放松状态下嬴得的,肌肉紧张只会降低记忆力。处在“假消极状态”时,自由联想浮现,个人情况起伏,精神力量形成。如听音乐时的假消极状态,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力。

索非亚暗示学研究所的试验表明,在音乐下配合介绍课文,;可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1.2-2.5倍。

运用权威,也是一种有效的暗示手段。权威有增强暗示和加强记忆力的功能。

此外,说话的内容和表情的生动都会增强暗示的效果。暗示学的应用广阔的前景。暗示教学法就是暗示学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暗示教学法以愉快而不紧张、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和暗示双方相互作用为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上一篇:运筹学 下一篇:比较政治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