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1:46: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289页(892字)

是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社会学家贝尔(D·Bell)等提出用来区别与工业社会不同的一种理论。

他们试图设计一个未来社会的模式,认为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工业社会将被改造为前所未见的普遍物质福利的新制度。而实现这一社会不要通过社会革命,最多只要进行一些不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改革。这种未来的后工业社会,即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会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把这两种对立的制度融为一体的社会。

贝尔的理论提出,后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分层标准不是所有权,而是知识和教育水平。

在后工业社会中,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将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从事脑力劳动职业的人员是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基础。这个社会已不存在有产和无产之间的矛盾,只有有专门知识者和无专门知识者之间的冲突,技术统治派官僚与职业专家的冲突,这些冲突将成为基本的社会冲突。

后工业社会是以知识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强调保健事业、教育、娱乐、艺术等有关生活质量的内容。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指的工业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社会地位方面,知识作为社会分层的轴心,把社会成员分成四类人:第一类是专业阶级。

第二类是技术人员和半专业人员。第三类由职员和销售人员构成。第四类的基本成分是工匠和半熟练工人(兰领)。

第二,和水平结构相交的垂直结构,是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分为五个层次:(1)、经济企业和商业公司;(2)、政府部门(指司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3)、大学和研究机构;(4)、社会综合体(指医院、社会服务中心等);(5)、军事部门。第三,后工业社会政治秩序的控制系统。贝尔还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社会主义工业社会将走向趋同发展的道路,可以共同进入后工业社会。这个观点,受到了苏联等国学者的批判。苏联学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决定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方法论基础就是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这种政府理论描述了一幅理想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图景。但是,在日趋尖锐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前,这种理论与现实产生了明显的矛盾,也就暴露了它的荒谬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