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性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2:12: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369页(468字)

违反社会规范的一种属性,即社会危害性。

一定社会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特定的标准和要求。符合这一标准和要求的行为是社会行为,而违背这一标准和要求的行为是反社会行为,即具有反社会性。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根据社会利益的需要来确定反社会性程度的轻重标准。

反社会性随着社会具体情势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犯罪行为是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反社会的过程是形成反社会性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人的社会化过程早于反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当社会性尚不成熟和完善时,受到反社会化的干扰,则产生反社会性。反社会性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如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微反社会性和重大反社会性;按年龄,可分为未成年反社会性和成年反社会性;按性别,可分为男性反社会性和女性反社会性;按时间,可分为偶发反社会性和习惯反社会性;按意识,可分为故意反社会性和过失反社会性。

具有反社会性的人,易于产生反社会行为。恢复和巩固人的社会性,可以预防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并消除人的反社会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