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庄周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07: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19页(980字)

【生卒】:约公元前369—前286

【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字子休,世称庄子战国魏国蒙地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

庄周在形神观上,认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知北游》)。

这显然是唯心的一元论观点。他也持唯心的二元论观点,如说:“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天地》)。这显然把形神看作是两个实体、两个本原,并且各有其本身的表现形式。但他关于心理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却是可取的:“其形化,其心与之然”(《齐物论》)。

在心物观上,他主张心不必与外物打交道,“不与物交,惔之至也。”(《刻意》)认为精神要绝对地放弃对于外物的认识,精神才能“独与天地往来”,才能绝对地与天地统一。

关于认识问题,庄周提出了目、耳、鼻、口、心、知六个方面:“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膻),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外物》)他又提出了“知者,接也;知者,谟也”(《庚桑楚》)的命题。意即目、耳、鼻、口等器官,必须与外物接触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心官则产生谋虑、思索,即理性认识。他虽然把知(认识)划分为“接知”与“谟知”两个阶段,但却没有指明二者的关系。

关于情、欲、性问题,庄周对待情欲的基本态度是:情欲伤性害德,应当无情无欲。

如他说:“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刻意》)因而主张:“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德充符)》,认为“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蹄》)他认为,性就是天生的本质即天性;天性本来是静的,受外物的感召而动,就成了行为;行为就是人为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天性相违背就是失。即所谓:“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庚桑楚》)因而他主张:“恬惔(淡)寂漠,虚无无为”、“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刻意》),以恢复人的本性。

庄周着有《庄子》一书,分外篇、内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作,外篇、杂篇多出自后学之乎。其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各篇之中。

上一篇:公孙尼子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