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126页(1167字)
【生卒】:1893—1968
【介绍】:
中国现代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专长生理心理学。
1893年7月7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获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中洲大学心理学教授,1929年在中山大学任心理学教授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室。
1931年在北京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34年起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联合国科学部主任。
1953-1968年任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直至1968年6月30日去世。
汪敬熙是我国心理科学主要开拓人之一。
早在30年代,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中国心理学的将来》一文,提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有两条有希望的道路。一是利用动物生态学的方法或实验方法去详细记载人或其它动物自受胎起到老死止之行为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学及动物心理学均有充分做这种研究的机会。这种记载是心理学所必需的基础。
二是利用生理学知识和方法去做行为之实验的分析。”三十年代,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在他主持下大力开展了动物心理和生理心理的研究和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一、他是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初,他还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从事这项研究工作。
主要论文有《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1930)。196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着《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该书全面阐述了他对这项研究的见解,总结了他的实验结果;二、1934年他利用麦修斯示波器记录光影通过猫的视野运动时外膝体内产生的诱发电位。这在中国也是首次将电子仪器用于脑功能研究的工作;三、他在研究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的课题时,发现雌白鼠的活动有四日周期的变化,雄白鼠则无。通过观察,他在理论上提出:雌白鼠活动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周期所致,而性周期的产生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导致的结果;四、他在研究两栖类胚胎行为的课题时,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
汪敬熙的主要着作有:《Galvanic Skin Reflex and Measurement of Emotions》(1930)、《行为之生理分析》(1942)、《The Neural Contral of Sweating》(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Madison,1964);主要论文有:《生理电学在心理学上之应用》(《清华周刊》,1932)、《答潘菽先生“关于心理学的预言”》(《独立评论》,1933)等多篇。此外,他在“五四”运动时期还写过一本短篇小说集《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