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第490页(6249字)
【出版时间】:1984
【原文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原文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1949一 ),出生在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施塔恩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早年在慕尼黑和法国的埃克斯昂普罗旺斯攻读与研究中世纪史和近代史,后一度靠写电影分镜头剧本维持生活。
他发表的处女作是剧本《低音提琴》。该剧于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次演出,后来许多剧院纷纷上演,其间被译成英语、法语、芬兰语、瑞典语、希伯来语、荷兰语和意大利语,为聚斯金德在文坛上赢得了声誉。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香水》,出版后轰动了德语文坛。继《香水》之后,聚斯金德用古典主义的笔调创作了中篇小说《鸽子》。《鸽子》与《香水》一道,自1987年4月起同属联邦德国严肃文学十本最佳畅销书之列,聚斯金德以此轰动了德语文坛。小说《香水》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1987年初在巴黎举行的书籍博览会上,经过众多专家的评定,《香水》获得了“古滕贝格奖”中唯一的一份优秀外国小说奖。
。【内容概要】:这是一个荒诞的凶杀故事。
据说,18世纪法国各个城市都弥漫着臭气,而首都巴黎最臭。1738年7月17日,在巴黎最臭的弗尔大街的鱼摊旁,让一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来到了这个肮脏的世界。
他的母亲对他很不负责任,把他象前5胎那样,随随便便地扔在臭鱼摊子底下。可是他命大,他的哭声惊动了路人。
于是,他得救了,而他的母亲则以多次杀婴罪被送上断头台。
格雷诺耶成了孤儿,由修道院出钱请人喂养。因为他出奇的能吃,一连换了3个乳母,谁都不愿养他。最后,他辗转来到加拉尔夫人办的育婴所。
加拉尔夫人是受到严重刺激,感觉麻木、没有感情的人。小格雷诺耶在她那儿安然活下来,他象扁虱那样易于满足,喝最稀的牛奶就能度日,消化得了烂菜和腐烂变质的肉,还可以一连数日喝稀汤。他出过麻疹,害过痢疾,出过水痘,得过霍乱,胸部被开水烫过,一只脚有点畸形,但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艰难困苦的环境,培育了格雷诺耶具有一种神奇的“特异功能”,他6岁时通过嗅觉就可以掌握周围的一切。
他能够区分10万种特殊的气味,不论哪个地方,哪个人,哪块石头,哪棵树,哪个木栅,只要嗅过一次,他就能牢牢记住。他还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掌握气味间的重新组合技术,自己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气味。
到了8岁,他的这种本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的鼻子可以精确地嗅出:花椰菜里的毛虫,地下室里的物品,隔几道墙和几条街的人……加拉尔夫人发现了他的特异功能后,非常害怕,便借口修道院停止付给抚养费为名,把格雷诺耶卖给了制革匠格里马。
他在格里马那里过着难以忍受的生活,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按照一般人的估计在格里马制革场肯定是九死一生,可是格雷诺耶却历经磨难,战胜了致命的炭疽病,平安地度过了13岁。他还是那么专心致志地搜集各种气味儿。
他变得越来越贪婪,他想把世界所有气味统统占为己有,只要是新鲜的,就狼吞虎咽地吃进肚里。在国王即位周年纪念日,他沿着卢浮宫画廊闲走的时候,一阵风把一点微小的东西吹了过来。
这是一种香味的预感。
格雷诺耶怀着颤动的心跟踪着,走过了塞纳河,穿过了马雷街,越过了无数条狭窄的小巷,终于在一个小木屋里找到了香味的根源: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美丽少女。
面对这种香味,过去的10万种香味都显得毫无价值。不占有这种香味,他生活就没有意义。
他残忍地掐死了少女,把她身上的香味全吸到肚子里。他决心做一个伟大的芳香制造者,因为他有马雷大街少女最富影响的香味和最出色的鼻子……
当时巴黎的香水制造者很多。
巴尔迪尼便是其中之一。他拥有数千种香料和化妆品,但由于不善于创造新产品,被竞争对手的“阿摩耳与普绪喀”香水打得落花流水,一筹莫展。格雷诺耶就在这时来到了,他用魔术般的手法先配出两瓶仿制的“阿摩耳与普绪喀”,接着又配出一种全新的更奇妙的香水——“那不勒斯之夜”。巴尔迪尼对格雷诺耶完全信服了。
“那不勒斯之夜”以及后来的一系列香水都成了畅销品,顾客都象着了魔般的争先恐后购买,根本不问价钱如何。甚至连皇帝陛下的高级官员、国防部长和巴黎的铁腕人物也都闻风而至。巴尔迪尼轻而易举地挤垮了对手,数钱,数得目光都呆滞了。他成了欧洲最大的香水制造商和最富有的老板。他的香水风靡了彼得堡、巴勒莫、哥本哈根、伦敦、华沙……
格雷诺耶在这里辛勤地工作了5年,他掌握了各种香料的名称,掌握了各种香水的分子式。如果他愿意的话,单是出卖香水的配方他就可以发大财。
可是,格雷诺耶不愿意那么干,在配制香水过程中,他发现:香味能支配人的感情,控制了人的鼻子就能控制人类。他决心摒弃金钱,做一个香水之国的“国王”,征服人类,用以回报他在童年经历的种种不幸——他认为,那些都是人类对他不公正的待遇。
为此,他悄悄地离开了巴黎,风尘仆仆地来到法国南部的康塔尔山的两千米高的火山山顶上。
在这远离人烟的高山上,格雷诺耶整整生活了7年。在这里,他清除了肚腹中往昔令人作呕的臭气,在无人耕种的田野上播种了各种香料作物。他搜集了数百万种气味,在他的住地制成了最好的香水。
他以喝这些香水为生,靠香水把身体里的臭味全部排泄得干干净净。随着他提炼香味技术的日益成熟,他的浑身上下也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但是他很遗憾的是,大自然里种种芳香,还是远远地赶不上少女身体上的香味能激发人的情欲,使人神魂颠倒,听任摆布。因此,7年之后,他下山了。
在蒙彼利埃,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香水作坊。他制成了一种人味香水。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香水,它的气味不象一种芳香,而是象散发香味的一个人。若是有人在黑暗的房间里闻到人味香水,那么他必定以为身边站着一个美丽迷人的异性。他把香水洒遍身上和身上的衣服,然后便踏上了街道。
过去,他走在街上往往遭到人们的鄙视、白眼、厌弃;现在,他的外貌依然丑陋,但是人们却象天使般的欢迎他,朝他微笑、致意。一种邪恶的胜利感,使他象色迷发作一样感到颤抖和入迷,他感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真的要成为现实世界中和凌驾于现实的人之上的全能的芳香上帝了!
但是,这种香水还不是世界上最有诱惑力的香水。
格雷诺耶按照自己的办法开始“离析”世界上最好的香水。在鲜花盛开的5月,人们在格拉斯东面的玫瑰园里发现了一个15岁少女赤裸的尸体。
6月,又发生两起凶杀,受害者又是异常美丽的少女,赤着身体,头发被剪去。
尽管执政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少女天黑出门,可每周仍有一名少女丧生。不多久,24名美丽的少女失去了生命。
安托万·里希斯是市府参议,他有个16岁的女儿。
他看到一个个丧生的少女,吓得毛骨悚然。他准备把女儿带到巴黎去,可是就在起程后的第一天夜里,他的女儿在旅馆里又丧失了生命。全城都轰动了。
不过,这一次格雷诺耶却被抓住了。因为老板和马夫认出了他。
格雷诺耶对归罪于他的凶杀案供认不讳。
1766年4月15日,法院做出判决:格雷诺耶应在48小时内,被押到城门的十字架上,用铁棍猛击12下一直到死。行刑时间定在下午,看台上挤满了人,人们都想看看这个魔鬼的末日。然而,奇迹发生了,当格雷诺耶出现时,一万多名观众都认为:他不是杀人犯。
所有的人都变得象被情人的魅力所征服的小姑娘那样软弱。人们喜欢他,刽子手举不起铁棍,里希斯参议抱着他叫“儿子”,女士们号啕大哭。总之,格雷诺耶是人们所想象中最美丽、最迷人、最完美的人。
结果,处决罪犯之日变成了盛大的酒神节。格雷诺耶终于被法庭宣判无罪赦免了。
而香水店里另一名伙计,却在严刑拷打之中,被判处了死刑。
对于刑场那场闹剧,格雷诺耶仅仅用了一滴香水,剩下的足够迷惑全世界的人。
格雷诺耶被赦免后,他决定到巴黎去实现自己的计划,让十万人围着他欢呼,让国王吻他的脚,写信给教皇,宣布自己是救世主、人间的上帝。他手中握有这种威力。
可是他的威力只有一样缺憾:它不能使他嗅到自己的气味。他赶到巴黎,天已黑了。
他朝着阿朗和圣婴公墓走去,准备在弗尔大街的拱廊里住下来。午夜已过了,流氓、盗贼、杀人犯、持刀殴斗者、妓女、逃兵、走投无路的年轻人正活跃在这里。
当格雷诺耶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被他身上的香味吸住了。他们由敬畏变成了渴望,由惊异变成了欢呼。
格雷诺耶揭开瓶子,把香水全洒在自己的身上。这些人都向他冲了过去,把他摔在地上。
每个人都想摸他,向他要一点东西。
他们撕下他的衣服,剥去他的皮,拔光他的头发,用手抓和用牙齿咬他的肉,把他吃得干干净净,一根头发也没剩下。
。【作品鉴赏】:小说《香水》没有浩瀚的篇幅,它的结构严谨,共分四章,五十一节,段落分明,叙述清楚。
小说一开始就开门见山。聚斯金德在三言两语后,立即点出了要为气味王国的天才怪杰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立传的意图。随后,作家花费点笔墨交代了18世纪世界上最臭的城市巴黎,立即把本书的主人公“请”了出来——他于1738年7月17日(这年最炎热的一天)生在巴黎最臭的市区内一个臭鱼摊旁的宰鱼台下。接着,作家描述了格雷诺耶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婴幼儿时期举目无亲;八岁起被加拉尔夫人卖给制革匠格里马并在那里象牛马一样干活;第一次杀害一名少女并摄取其香味;为香水制造商巴尔迪尼重振香水业,徒步到南方去,在荒山里穴居七年;在蒙彼利埃的经历;在生产香水的名城格拉斯当伙计,其间杀害了二十四名少女,取得她们的香味制作香水;1766年被判处死刑却又死里逃生,1767年6月25日晨(这一天又是这年最热的一天)返回巴黎时被人分尸吃掉。这些经历如同电影的一个个镜头生动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在作家的笔下,格雷诺耶俨然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一生下来即被他母亲撂在臭鱼摊旁的烂鱼肚肠垃圾堆里,居然没有死去;育婴所里其他小孩多次欲置他于死地,而每次他都幸免于死;他在格里马处害了炭疽病,在巴尔迪尼处得了梅毒性疱疮变异症,而且并发了晚期化脓性麻疹,两次都奄奄一息,但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象有抵抗力的细菌那样顽强,象只扁虱那样易于满足,它安静地停在树上,靠着它在几年前所获得的一小滴血维持生活。”他生下来就是个先天不足的人,相貌丑陋、凶恶。因为丑陋,人家厌恶,他就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他身上没有气味,这就如同沙米索笔下的施莱米尔与魔鬼订约后失去影子那样,毕竟是一大缺陷。但他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完全可以同有音乐才赋的神童相比拟。
他的嗅觉特别灵敏,六岁起即能通过嗅觉识别世上的一切。他搜集了十万种气味。
他杀害少女,萃取她们的香味,制成迷人的香水,供自己使用。一小滴这样的香水竟使格拉斯刑场上的万名观众(包括行刑者)把他当作救世主。但一小滴香水也使这个仇视人类、梦想在气味王国当人类主宰的格雷诺耶丧生。
格雷诺耶在短暂的一生中生活方面没有什么欲望,他唯一的追求是掌握生产香水的技术,使自己成为香水之王。
他依靠自己的特异嗅觉,勤奋工作,终于如愿以偿。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他的特异功能只能为资本家所利用。
他并未发财致富,而敛财致富的却是资本家。小说《香水》通过格雷诺耶为格里马、巴尔迪尼、阿尔努菲寡妇卖命,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极端残酷性。
格雷诺耶一生寂寞、孤独,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只知拼命劳动以求生存,这恰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和竞争关系。
小说《香水》问世后,首先作出反应的是文学批评界。
早在1984年《法兰克福总汇报》连载《香水》的同时,该报即发表了一篇短评。短评说《香水》这本书的标题“诱惑人”而又“充满神秘色彩”,小说充满“幻想”,“令人惊异”,具有“童话色彩”,同时又“令人毛骨悚然”还说作品的语言“幽默得令人赞叹”。
迄今为止,小说通常离不开男女之间的爱情。《香水》则没有描写这种爱情,而是写了主人公格雷诺耶对气味、香味的爱,因而在题材方面独辟了一条蹊径。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正因为题材新颖,作家又象写史书一样地处理题材,因而给人以真实感,这是这部小说如此吸引人的关键。
在创作手法上,《香水》没有象现代派小说那样标新立异。聚斯金德对于现代派的创作手法毫不理会,仿佛没有读过卡夫卡或乔伊斯的作品似的。
他完全抛弃施尼茨勒在1900年采用的,此后在德语文学中流行的内心独白,而且也不运用倒叙手法。聚斯金德所效法的,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等的创作手法。小说一开始,作家就这样写道:“18世纪,在法国曾出现过一个人。那时代人才辈出,不乏天才和残暴的人物,他便是最有天才和最残暴的人物之一。
这儿要讲的就是这个人的故事。”寥寥数语朴实无华,但却表明了作家的美学纲领:这部作品将按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写下去。
随后他为令人讨厌的主人公立传,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从主人公的生写到死,始终不离本题。
这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管联邦德国文学界普遍认为已经过时,因而多年来已不再时兴,但它毕竟是一种久经考验的创作手法,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香水》的成功绝不是传统手法在文学上的回光返照,而是传统手法表现力的再一次显示。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意义正是创作手法上的推陈出新。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由于《香水》的突破,今后必将在德语文学中重新占有其重要的席位。有了一部《香水》,很可能会引出在创作手法上类似《香水》的作品。同时,这也是广大读者的愿望。
他们在多年接触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之后,正需要改换口味这也是《香水》如此畅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天才怪杰格雷诺耶,作家虽然着力于鞭挞,因而使用了不少讽刺的语汇,但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不自觉的同情。然而,聚斯金德对于次要人物的刻画,则没有留下这种同情的痕迹。
在他的笔下,行刑官帕蓬凶相毕露,其他几个与格雷诺耶有关的次要人物,也或多或少都象霍夫曼所塑造的人物那么阴森可怕。由于作家不喜欢这些人物,因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善终。
生动而又铿锵有力的语言,丰富的专业语汇,遣词造句的巧妙准确,是小说取得成功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例如,聚斯金德在描写巴黎如何臭气熏天时,在短短一小段文字中接连运用“stinken”这个动词达17次之多,但由于主语不同,而且语序变换得巧妙,句子富于节奏感,丝毫也不令人感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