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温,詹姆斯·阿瑟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6:18:11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119页(697字)

【生卒】:1924—

【介绍】:

美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和论战性随笔,是对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黑人所处困境和热切愿望的最有影响的表述。

生于纽约哈莱姆区,继父是传教士。14岁时承袭继父的衣钵,在哈莱姆兴奋派小教堂布道,不久便放弃了宗教信仰。他17岁离开家,致力于写作。

1948年迁往欧洲,主要住在巴黎。他的第一部小说《向苍天呼吁》(1953)是半自传性的小说,描写自己青年时期在哈莱姆教堂传教布道的生活情景,被公认为成功之作,从而确立了他作为最主要的黑人作家的地位。

第二部小说《乔瓦尼的房间》(1956),以巴黎为背景,描写两性关系,特别是同性恋关系,还有种族关系。这类主题在其另一部小说《另一个国家》(1962)中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50年代鲍德温作了记者,写作的范围更加广泛。1956年返回美国。60年代他发表了更多有关种族问题的挑战性的随笔。他先后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土生子的札记》(1955)、《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1961)和《在这条街上没有名字》(1972)。

他的剧本《查理先生的蓝制服》(1964)取材于当时发生的一桩臭名昭着的种族谋杀案。1965年他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去会见那个人》。

鲍德温撰写的有关种族问题的文章对美国的国民道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两封愤怒的公开信,以《下一次将是烈火》(1963)为名发表。《正在我头上》(1979)是他最新出版的一部小说,描写一个福音歌手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