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塞,赫尔曼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406页(872字)
【生卒】:1877—1962
【介绍】:
瑞士籍德国小说家。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又在德国获歌德奖。
生于符腾堡附近的卡尔乌,父亲曾在印度当基督教传教士,祖父是着名的研究印第安诸语言的专家。强调精神的价值,特别是象在印度神秘主义中所详尽阐述的精神价值,是海塞后期大部分重要作品的特征,尤其是1911年他亲自访问了印度之后。儿童时代他就在巴塞尔生活(1881-1886),并具有瑞士国籍。他曾在德国的一所学校学习,但很快便退学到瑞士做售书商。从1904年开始,他完全献身于写作。第一部诗文集(1899)出版后,海塞发表了一系列抒情诗体的爱情小说,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如《彼得·卡曼金德》(1904;英译本,1961),《车轮下》(1906;英译本,1968)和《格特鲁德》(1910;英译本,1915)。1919年他离开家庭,发表了小说《德米安》。
海塞的主要作品均发表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而且在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大众对东方的宗教、反省和神秘主义的兴趣日渐浓厚,这些作品又重新出版并产生很大影响。《西达尔塔》(1922;英译本,1954)以小说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婆罗门对精神目标的探求及其实现。《郊狼》(1927;英译本,1929)一书描写了主人公哈利·哈勒的性格中同时存在的人性和兽性因素,这是一部表现主人公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超现实主义作品。《那喀索斯与哥德蒙特》(1930;英译本《死亡与爱情》,1932)以中世纪为背景,对于两位对比鲜明的中心人物在人性的矛盾冲突诸方面再次作了探索。
海塞的最后一部名着,也是一部概括了他的观点的作品,是《玻璃珠游戏》(1943;英译本,1970,或译作《马吉斯特·卢迪》)。小说以未来世界(23世纪的卡斯塔里神泉)为背景,是海塞对于必须发现一个至今尚未发现的从精神上解决人性及人类文化问题与矛盾的方法所作的最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