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626页(896字)
【生卒】:1881—1936
【介绍】:
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县。
出身于败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念私塾。
1898年去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于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两年后弃医从文,到东京开展文学活动,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急务。1909年回国,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中学执教。
1911年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他前往南京任教育部部员。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1920至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厦门大学,以及中学任讲师、教授。这期间,他除写了大量抨击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杂文外,创作了收入《呐喊》(1923)和《彷徨》(1926)的20多篇小说,为中国新文学奠定了基础。
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1)是誉满中外的文学杰作,而其主人公阿Q也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闪光的人物典型。鲁迅于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同年离开广州去上海,全力以赴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自1930年起,他先后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撰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和国民党奉行不抵抗主义的杂文。1931至1933年与瞿秋白过从甚密,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并肩战斗,卓有成效地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与反动思潮展开斗争,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他一生留下约一千万字的文化遗产,翻译介绍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文艺理论着作和文学作品。
他的着作已被30多个国家用50多种文字出版。中国出版有《鲁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