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924页(748字)
【生卒】:1900—1968
【介绍】:
中国着名京剧演员。
工花旦、闺门旦。“荀派”艺术宗师。
“四大名旦”之一。
原名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后用慧生。
河北东光县人。幼年家贫,在义顺和梆子班随师庞启发学艺,习花旦,首次演出于天津魁星楼。
1910年入京,从着名梆子演员侯俊山学《辛安驿》、《花田错》等戏。翌年入三乐社科班,曾与尚小云、芙蓉草并称“正乐三杰”。后从薛兰芬、路三宝学京剧,又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1918年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时年19岁,从此专演京剧。
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赴沪演出,并与周信芳、盖叫天、冯子和等合演《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等,名噪一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去东北为日本占领者和汉奸演出,并多次义演,筹款慰问抗日将士。他从20年代起即致力于京剧艺术革新的探索,熔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服饰等各方面进行了切合自身条件的改革与创造。
到30年代,便逐渐在表演风格上独树一帜。他曾与陈墨香、陈水钟等合作,编演多种剧目。
流行较广并表现了荀派艺术特色的作品有三四十出,其中包括:《丹青行》、《红娘》、《勘玉钏》、《元宵谜》、《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兼带武打的《荀灌娘》、《十三妹》,从梆子移植的《花田错》、《辛安驿》、《香罗带》、《英杰烈》,从昆曲改编的《绣襦记》、《荆钗记》,从传统折子戏增益首尾的《玉堂春》等等。
他的艺术沦述和代表剧目,编为《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