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第377页(889字)
【生卒】:1883-1955
【介绍】:
字季豫,湖南常德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平生以读书、授课、治学为业。一九二七年到北京,先在辅仁大学中文系任教,后在各大学主讲目录学,兼文献学和历史学。以精通目录学着称,主要着作有《目录学发微》和《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集中体现了其目录学思想:一、对目录学作用,有深刻的见解。认为:“目录者,所以告学者读书之方,省其探讨之劳也。”“治学之士,无不先窥目录之学,以为津逮,较其它学术,尤为重要”。并从切身感受中,指出目录学的意义,乃在于是读书、治学的门径。
二、对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义,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叙录必须重在考作者之行事,作者之年代,作者之学术,因为这与书籍内容以及优劣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使百世之下,读其书者,想见其为人,高者而闻风兴起,次者亦神与古会。凡其人身世之所接触,怀抱之所寄托,学者观叙录而已得其大概,而后还考之于其书,则其意志之所在,出于语言文字之表者,有以窥见其深。
”叙录必须有篇目、小序予以配合,并辅之以版本序跋,目录学的辨章学术功用才全,一书、一人和一家之源流,方可考镜。三、强调类例要因时而变,以适应文化科学的发展。
他说:“今之学术,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决非昔之类例所能赅括”,“必谓四部之法不可变,甚至欲返之于七略,无源而视之以为源,非流而强纳之以为流,甚非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
”并根据图书写作形式、发展形式和出版类型的变化,强调说:“夫言理者必寓于事,事理兼到而后行,故类例虽必推本于学术之源,而于简篇卷帙之多寡,亦须考及。”类例只有随学术、图书情况而变化,方能“去强类相从之弊,复可考其学术渊源与流别,使后学无寻检之苦。”《目录学发微》一书,引用大量的古籍资料,对目录学的意义,功用及其源流,历代目录类例的沿革和体制,作了精辟阐述。并附有《古今书目分类异同表》,作为正文“历代目录类例沿革”的补充,对研究或使用古典书目,很有参考价值,是一部比较系统的目录学专着。他作有《书册制度沿革考》、《世说新语笺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