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2: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41页(486字)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争相专权,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农民大量破产流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传教治病的方式,秘密进行组织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分配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州。

分为36方,各设将帅统之。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预定在甲子年(184年)3月5日各地同时起义。起义者以黄巾裹头作标志,故被称为“黄巾起义”。因叛徒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起义军主力主要活动在南阳(今属河南)、颍川(今河南禹县)、河北地区,分别打击了前来镇压的官军。

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失去有力领导,又因缺乏作战经验,义军主力先后在颍川、南阳、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和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等地失败。

张角弟张梁、张宝亦先后牺牲。黄巾军的主力斗争历时9个月,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之后,各地分散的黄巾军余部仍然坚持斗争20余年。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农民起义,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