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3:3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45页(548字)
门阀制度即世家大族在法律上享有按门第高低取得政治、经济特权的制度。门阀又有阀阅、高门、右姓、士族、世族等称谓。
东汉时期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是门阀的前身,封建大地主所有制和依附关系的发展是门阀产生的经济基础。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典型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最着名的门阀集团有荥阳郑氏、颍川荀氏、吴郡陆氏、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兰陵肖氏、陇西李氏等等。门阀的基本特点是以宗族为纽带,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和庶族,界限森严。士族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清官”),庶族只能当“浊官”;士族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可以荫族、荫客,不向国家纳租服役,庶族则无此经济特权;士族的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庶族联姻、共座,史称“士庶之际,实自天隔”。门阀虽以世袭性和封闭性着称,实际上也有高低升降的变迁。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从政治、经济上打击了门阀势力,成为南方门阀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寒门兴起。梁朝侯景之乱又给门阀致命一击,门阀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隋以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废除门阀政治特权,到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中,门阀势力受到更彻底的打击。
上一篇:九品中正制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