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苏丹国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53: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94页(482字)
1206-1526年印度北部伊斯兰教王朝的统称。
以其建都德里而得名。11世纪初,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不断入侵印度西北部,于12世纪末在德里置行省进行统治。1206年驻德里的奴隶出身的总督库特卜乌丁自立苏丹,占有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自此开始了德里苏丹国时期。共经历了奴隶王朝、卡尔基王朝、图格拉王朝、塞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
14世纪初,卡尔基王朝对外不断扩大,其版图西起印度河流域,东到孟加拉,北抵喜马拉雅山麓,南达科佛里河流域,是国家发展的高峰。苏丹国家政权的支柱是由突厥人、阿富汗人、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
外来的穆斯林贵族把持国家的高官显爵,当地的印度教徒只能充当乡村小吏和税吏。国家最高权力名义上属于苏丹,实际上是贵族军事首领各据一方,不受苏丹管辖。
统治集团又不断发生宫廷政变,大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政局极端不稳。苏丹国因此逐渐走向衰落。15世纪中叶以后,德里仅为地方统治中心,北印度分裂成孟加拉、马尔瓦、古吉拉特、克什米尔等小国,彼此争战不已。1526年帖木儿后裔巴布尔兴兵进犯,占领德里,苏丹国遂亡。
上一篇:胡司战争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