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0:39: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208页(350字)

12世纪至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

西欧和中欧在中世纪经历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运动,从12世纪中期开始,在有些地区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末叶。它是中世纪的另一国际性运动罗式风格的艺术发展来的。

罗马式风格在思想感情上的抽象含混倾向,在哥特式时期变得人性化了。

宗教往往强调个人神秘主义;但不论在宗教文化或世俗文化中都可明显看到个人对大自然的美和多样性所作出的反应。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有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建筑物的重量分布在有垂直轴的骨架结构上。这种体系使墙壁成为嵌板或如后来实际形成的,只是一些玻璃隔屏和石窗花格;它还充分发挥其垂直线的视觉效果,并从结构上加以夸张。

上一篇:哥特式建筑 下一篇:哥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