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4:31: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865页(319字)

也叫“楹帖”、“对联”、“对子”。

粘贴或悬挂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纪文达言楹联始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梁章钜《楹联丛话》:“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

”《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蜀梼杌》均有类似记载。在桃符(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题对子,盛行于宋代,后又用纸代替桃木板,即春联的开始。楹联字数多寡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词形式的演变。除用于春联外,还常用于祝寿、喜庆和挽吊,后又普遍作装饰用。

此类专书甚多。今新楹联形式较自由灵活,应用广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