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汉字古今音汇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55:47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88页(1236字)

音韵学工具书。

今人周法高主编。张日昇、徐芷仪、林洁明等编纂。

利用本书可以查阅董同龢、高本汉、周法高三家所构拟的周秦上古音,高本汉、周法高二家所构拟的《切韵》音、国音及广州音。汉字按部首排列,同部首者按笔画多寡排列。

每一汉字共有20项。字前阿拉伯数字编码,根据日本庆谷寿信《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索引》(日本采华书林1969年出版)的排列次序,其次序基本按《康熙字典》而略有改动。字后先注明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4年单刊甲种21,1948年又收入集刊第18本)集刊本页数、声调、上古音。庆谷寿信的索引对董同龢原书错讹有所订正,所以此书所注董同龢上古音根据索引本。

其后注明高本汉《修订汉文典》(1957年《瑞典远东博物馆馆刊》29期)的编号,所拟的上古音、《切韵》音、北京音,中间用斜线隔开。标音之后,加注高本汉《中国声韵学大纲》(1954年《远东博物馆馆刊》22期,张洪年译,1968年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会出版)中所订的上古音韵类的号码,可用来查阅今人常宗豪、缪锦安合编《中国上古音韵表——据高本汉拟音》(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1971年《文史丛刊》乙种之一)的拟音。其后注明周法高《论上古音和切韵音》(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0年3卷2期)附录一《〈经〉韵字音韵表》所列的韵类编号、上古音、《切韵》音(中间用斜线隔开)。周氏拟音后注有三家村学究所编《〈说文〉一贯三》所注的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编号,按朱书韵部和该字在该韵部中的次序排列,可用来查阅《〈说文〉一贯三》。

最后4栏注的是国语罗字、国语注音符号、广州音和《广韵》的反切。国语罗马字和国语注音符号根据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的《国语辞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948年出版)的注音,并根据联贯出版社1970年编印的《华文联贯字辞群典总检字手册正编》补了一百多个音,外面用圆括弧括起来表示区别。广州音根据黄锡凌《粤音韵汇》(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出版)。

《广韵》反切前并注明沈兼士编《广韵声系》(北平辅仁大学1945年出版)一书的页数,可用以查阅《广韵声系》所注的中古音所属的声纽、韵类、开合、等列和高本汉的《切韵》拟音。

凡例中还列有高本汉、周法高二家《切韵》声母、韵母拟音对照表,高本汉、董同龢、周法高三家上古音声母、韵母拟音对照表等材料。此书体例完善,材料丰富,又可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一本十分方便的工具书。

书由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出版。1974年又出版了此书的附录。附录根据《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补充了不常用字的现代读音,包括编号、汉字、《广韵》反切、国语罗马字和注音符号注音。注音包括正编未收的和根据《广韵》又切增加的字音,前者在汉字左上角加星号作标志。须注意的是,这些读音只是根据反切推出来的,只具有参考价值。书后附有《国语罗马字和威妥玛式罗马字拼音对照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