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审音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00页(928字)
古音学着作。
清张行孚撰。光绪十六年(1890)写成一部分(支脂部以上)。凡16卷。张氏在世时仅刊前3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富曾校刻增刊所存9卷(已缺佚4卷存其目)。
此书按张氏古声韵的部类来安排《说文》所收字。卷一《古音源流考》论述古音有关问题。
卷二《切字要例》,以《九声总括图》考求音理,为全书纲领。依平、上、去三声,每声以声母9类47母横列,以韵11部竖列,概括古音1453个音节。卷三《九声总括图说》,是对该图的注解。
卷四《广韵古分十二部表》,述其分部。(但张氏实际上只分11部。盖此书为未完稿,首尾不照应。
)卷五以下以古韵11部为经,古声9类47母为纬,安排1453个音节,《说文》9千余字。其中《凡例》1卷。
同部同声的字相贯,张氏称之为“同音类聚”。同音一组的第一字,注其反切。字下录《说文》训释。各部后以《诗》《骚》为证。
张氏的古韵11部中,平上去8部,入声3部。平上去8部分平口呼、促口呼、开口呼3类,分别与入声3部照应。
古声9类是:喉声、舌声、唇声、齿声、鼻声(按即通常所谓牙音)、半喉声、半舌声、半唇声、半齿声。
张氏古韵分部疏而谬:东冬合一,真文耕蒸侵合一,元覃合一,支脂之鱼合一,质物职缉盍合一,月锡药铎合一。古声分合,对清钱大昕的古无舌上说不以为然,并且喉舌唇齿都有所谓“半声”,分合很不妥当。这些都出于他的古音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他对双声、叠韵的意见。他认为,入声是求双声的关键,双声有两种:平上去三声之字与本字之入声为双声;字之平上去不同而入声相同者为双声。他的叠韵说主张,一部之字必具喉舌唇齿鼻5声,声母同类的叠韵称作叠韵。具体说,《九声总佸图》中,竖读为双声,(包括平上去)横读为叠韵。
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古人用韵有用其本韵者,有用其双声者(即押双声通转之音);许慎《说文》的某声,有用其本音者,有用其双声者。张氏拿这些观点来考定古韵古声的分合。他的双声说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臆说成分也较多。他对诗韵往往以少例多,对《诗》与《说文》的时代界限不能分别,又免不了以他当时的读音拟古,这些是他古音学说疏谬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