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古汉语虚词词典

书籍:古汉语虚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17:29:10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135页(4326字)

介词

“乎”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一、引进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出现的处所。义即“在”。

①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经·郑风·丰》)——俟(sì):等待。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摄:处。

师旅:军队。饥馑:饥荒,灾荒。由:指子路孔子学生。比:等到。

方:道理。③饮余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楚辞·离骚》)——总:揽,结。辔:车辔。

④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再:两次。

⑤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传·文公十三年》)⑥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吕氏春秋·用众》)

二、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义即“在”、“从”。

①大乱之本,必生于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庄子·庚桑楚》)②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

(《庄子·让王》)——再:两次。数(shuò):多次。③其不日何以始乎此?(《公羊传·庄公十三年》)——不日:不记载日期。

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楚辞·离骚》)

三、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义即“被”。

①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获乎庄公:被庄公俘获。

②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荀子·天论》)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义即“比”。

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句义: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没人用我了。”②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③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庄子·盗跖》)④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淮南子·道应训》)

五、引进比较异同的对象。义即“跟”、“与”。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论语·子张》)——交:交友。②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庄子·徐无鬼》)

六、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①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告子上》)②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③昔者,尧北教乎八狄。

(《墨子·节葬下》)④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史记·李斯列传》)

七、引进动作行为所旁及的对象。

义即“向”、“给”。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孟子·公孙丑上》)——或:有人。蹵(cù)然:皱眉头的样子。②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庄子·知北游》)③焉请哉?请乎应上公。

(《谷梁传·定公元年》)④隐何以无正月?隐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

八、引进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

义即“跟”、“与”、“和”、“同”。①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孟子·尽心下》)②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语气词

一、用于句末,助是非疑问语气。

义即“吗”。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②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左传·闵公元年》)③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国语·晋语三》)④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齐物论》)⑤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孟子·告子下》)⑥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战国策·秦二》)⑦郑君问于被瞻曰:“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吕氏春秋·务大》)——信:确实,果真。

二、用于句末,助特指疑问语气。句中常有疑问代词“谁”、“安”、“胡”、“何”等与之相呼应。

义即“呢”、“呀”。①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庄子·德充符》)②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殃咎:灾祸。盍:何不。③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管子进曰:“君何求乎?”曹子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曹子曰:“愿请汶阳之田。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④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乎?”(《韩非子·难四》)⑤时君臣贤愚适同,如乌雌雄相似,谁能别异之乎?(《诗经·小雅·正月》郑玄笺)⑥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吕氏春秋·制乐》)⑦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董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主。”(《说苑·政理》)

三、用在句末,表示反诘疑问语气。

句中常有“岂”、“不亦”、“宁”、“其”、“况”、“而况”、“庸”等与之相呼应。义即“吗”、“呢”。①人谁不死?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②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受吾身乎?虽死,焉避之?(《国语·晋语二》)③天下众皆曰:“亲昆弟有过不讳,而况疏远乎?(《商君书·赏刑》)——昆弟:兄弟。讳:避讳。

④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庄子·渔父》)⑤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⑥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⑦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⑧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偏短:缺陷,缺点。

四、用于句末,助测度疑问语气。

句中常有“其”、“殆”、“得无”、“无乃”、“或者”、庶”等语气副词与之相配合。义即“吧”。①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左传·桓公九年》)②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③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④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孟子·公孙丑下》)⑤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国语·周语中》)⑥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⑦楚令尹死,景公遇成公乾曰:“令尹将焉归?”成公乾曰:“殆于屈春乎!”(《说苑·臣术》)

五、用于句末,助选择疑问语气。义即“呢”。①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墨子·兼爱下》)②子可以止乎?其未邪?(《庄子·德充符》)③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孟子·公孙丑下》)④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⑤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其变乎?且不乎?(《礼记·曾子问》)⑥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战国策·赵四》)⑦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吕氏春秋·爱类》)⑧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史记·孟尝君列传》)⑨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谷谿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韩昌黎文集·太学生何蕃传》)——涧谿:山涧溪谷。

⑩呜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顿颠倾而后为之支计乎?(《樊川文集·守论》)——俟(sì):等到。

蹇顿颠倾:困顿覆灭。

六、用于祈使句末,助命令、劝戒、请求、商量等语气。义即“吧”。①子行事乎!吾将死之,以周事子。(《左传·昭公二十年》)②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

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左传·桓公十六年》)③子服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国语·鲁语下》)④长铗归来乎!食无

(《战国策·齐四》)——长铗(jiá):长剑。

七、用于句末,表感叹语气。

义即“啊”、“呀”。①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

(《左传·文公十八年》)②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③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④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孟子·梁惠王下》)⑤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⑥异乎!今日生者,各有其词。(《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八、用于分句末或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义即“嘛”。①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

(《左传·哀公五年》)②我往而遇乎,固君之入也;往而不遇乎,虽人求间谋,固不遇臣矣。(《说苑·善说》)词缀

用于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①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②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④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斯所。

上一篇: 下一篇:古汉语虚词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