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208页(819字)
副词
一、用于否定性动词“无”前,一起对其后词语所指的行为或事物表示彻底否定。
义即“毫无”、“全无”、“一点儿也不”。①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观者无不避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世说新语·雅量》)——承间:趁势,乘机。避易颠仆:躲避闪开,跌倒趴下。湛(chén)然:沉稳的样子。
②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欧阳修全集·与高司谏书》)③赴蔡守饭于丹阳楼,热特甚,堆冰满坐,了无凉意。(《渭南文集·入蜀记》)
二、用于否定副词“不”前,一起对后面动词所述的动作行为表示完全否定。义即“一点也不”、“全然不”。
①后文相卒,叔隆了不恤其子弟,时论贱薄之。(《魏书·赵逸传》)——卒:死。
恤:抚养、抚恤。时论:当时的舆论。
贱薄:轻视、鄙视,看不起。②伏伽与张玄素,隋末为尚书令史,既官达后,伏伽谈论之际,了不讳之。
(《大唐新语·识量》)——既官达后:已经作了大官后。讳:忌讳,避讳。③水中之月,了不可取。(《李太白全集·志公画赞》)④翌日见卫公,具道其事。公曰:“伏尸往往能为怪。”乃命官吏往求之。
数日,了不见骨。(《青琐高议·葬骨记》)——翌日:第二天。
具道其事:详细地谈了这件事情。往往:常常。
乃:于是,便。
助词
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义同今语“了”。①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者:这。②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南唐二主词·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③与汝共学了生死大事,乃眷眷此物耶!(《老学庵笔记·卷三》)——眷眷:依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