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437页(1827字)
介词
“于”和“于”为同义词。
参见“于”。
一、“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和它的宾语一起可用于动词前或动词后。义即“在”。
①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诗经·小雅·黄鸟》)——句义:黄鸟啊黄鸟,不要聚集在桑树上,不要啄食我的禾稼。②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③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句义:太祖与袁绍双方军队在官渡对峙,袁绍派人向刘表求援。④碧玉得诗,饮泣不食三日,投井而死。承嗣出其尸,于裙带上得诗,大怒。(《太平广记·酷暴一·武承嗣》)——饮泣:饮泪哭泣。
二、引进动作或情况的起始处所。义即“从”、“由”、“自”。
①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左传·桓公二年》)——已:……之后。
弑:臣杀君称“弑”。②三年,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三、引进主语所代表的人到达的处所。义即“到”、“往”。
①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尚书·盘庚上》)——句义:盘庚迁都至殷,老百姓不适应新的居住地。
②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
(《史记·晋世家》)——句义:靖侯十七年,周厉王昏庸残暴,国人发动叛乱,厉王逃到彘地。
③后汉定襄太守窦奉妻,生子武,并生一蛇。奉送蛇于野中。
(《搜神记·窦氏蛇》)——并:同时。④徐文献公为浙西廉使时,治所尚在平江,有旨迁置于杭。(《南村辍耕录·廉使长厚》)——句义:徐文献公做浙西廉察使时,治所还在平江,皇上下达旨意迁往杭州。
四、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时间。义即“在”。①文合曰:“悦子之心,愿交欢于今夕。”(《搜神记·贾文合》)②再考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南村辍耕录·正统辨》)
五、引进终止的时间。义即“到”。
①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朕:皇帝自称,我。后世以计数:后代从此往下计算。
②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资治通鉴·汉纪·文帝前十二年》)——农:从事农业生产。
六、引进动作朝向的目标。义即“向”。
①北戎伐齐,齐使乞师于郑。(《左传·桓公六年》)——乞师:请求派兵救援。②丁未,献楚俘于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③〔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七、引进动作接受者一方。
义即“给”。①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
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史记·郑世家》)——句义:鲁定公元年,楚国公子弃疾杀死了楚国国君楚灵王而自立为国君,即楚平王。
楚平王想跟各诸侯国搞好关系,于是把楚灵王时期侵夺的郑国土地归还给了郑国。
八、引进动作涉及的有关方面。
义即“对”。①公将不利于孺子。
(《尚书·金滕》)——孺子:幼子。②三公咸有功于民。
(《史记·殷本纪》)——咸:都。③澧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禅学:佛学。
九、引进比较的对象。
义即“比”、“跟”、“同”。①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尚书·盘庚下》)——句义:古代我的先王想比前人功劳多。
②开户视之,得一老翁,可百余岁,言语了不相当,貌状颇类于兽。(《搜神记·怪老翁》)——可:约。了不相当:与年龄一点也不相称。颇类于兽:跟兽很相似。③陈骨长大,异于今人。
(《续夷坚志·陈希夷灵骨》)——句义:陈希夷的灵骨又长又大,同现在的人不一样。
十、用于被动句中,引进施事者。义即“被”。①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
(《左传·庄公十九年》)——嬖于庄王:被庄王所宠爱。②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有间:过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