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工人出版社《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第708页(689字)
心理学术语。
智力商数,简称智商。〔英语Intclligencc Quotient,缩简为1Q〕。
说明人的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
智力年龄或叫智龄(MentalAge,缩简为MA),是指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实足年龄或实龄(Chronological Age,缩简为CA),是指测验时的实足年龄。进行智商测定的公式是:100当智龄和实龄相等时,IQ=100,说明智力发育达到了该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智力水平。
属于正常范畴。当智龄大于实龄时IQ>100,说明智力水平较高。
当智龄小于实龄时IQ<100,说明智力水平偏低。用上述公式求得的智商称为比率智商。
但它不能应用于实龄为16岁以上的成年人,故有很大局限性。韦克斯勒所用的智商叫离差智商。
他以IQ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公式是:,X为某人实得的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实际上就是一般教育与心理统计常用的标准分数。《报刊文摘》1987.10.20《“智商”受到挑战》:“实验组的学生是智商高的、对比组的学生是智商低的。
”姜滇《市长夫人》:“但居漫莎是一个智商高,可塑性强的女孩子。”《报刊文摘》1985.2.26《四岁津津智力超常,武汉大学破格录取》:“近4岁半智力处于超常飞速发展中,能背几十篇古诗文……能解某些初中一、二年级以上的数学难题,知识面广,智商测定为一百四十以上,超过11岁智力年龄组。”涵逸《中国的“小皇帝”》:“对于为他人着想等等,他们很可能是一笑置之的,他们聪明、好学,有着很高的智商,但,同时也可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