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583页(303字)
《礼·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是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以歌谣赠答,这些情歌被称为“桑间濮上之音”,向被封建卫道者诬为“靡靡之乐”、“亡国之音”。后以“桑间濮上”为男女幽会之所。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桑间濮上之辞,我所弹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胡笳十八拍》,是诉述自己的悲哀。
”亦省作“桑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