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
书籍:中国典故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09:50:28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730页(587字)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陆浑,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嵩县及伊川县境。戎是旧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瓜州之戎别部迁徙至此遂得称。),遂至于洛(洛水),观兵(即阅兵,陈兵示威,以威吓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于周疆。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慰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鼎之大小轻重,无关要旨,重要的在于君王之德)。……德之休明(美善而光明),虽小,重也(此言君王有德,九鼎虽小,亦重而不可迁移)。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此言君王若奸恶邪僻,即无德缺德,九鼎虽大,亦轻而可迁移)。天祚明德(上天赐福于明德之人;祚,福,这里是赐福的意思),有所底止(底,音zhǐ,一定;底止,固定的意思,非随时可以迁变)。……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此事又见《史记·周本纪》。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它被视为政权的象征。
东周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大,遂生侵吞中原,觊觎周室的野心。楚庄王问鼎之事,就是这种野心的大暴露。
后因以“问鼎”比喻侵吞的野心或篡夺政权的意图。
《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逆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