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晒书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4页(1044字)
位于山东临沂古城西南隅王氏故宅遗址,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321-379,亦有异说)曝晒藏书之处。
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贵族出身,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后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工书法,博撷众长,推陈创新。
一变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开辟妍美流便、圆转流利之格。笔法超逸,有“铁画银钩”之誉。
为后世书坛楷模,奉为“书圣”,影响至大。《兰亭序》为其书代表作。
书迹散见于宋代以来的丛帖之中。草书有《十七帖》、《初月》等,行书有《奉桔》、《丧乱》等临摹传世,真迹不存。
临沂故居遗址作高台状,久废。东有一泓清潭,碧波荡漾,据说系少年学书时泽笔洗砚之处,世称“洗砚池”。
据金代普照寺碑文记载,当时此地尚有岿然古台,其西有废池,故老相传台即“晒书台”,池则“泽笔池”。西晋末即舍宅为寺,屡经修复。改寺名为“普照”,并创设藏经楼。后世又在寺池之间,增建“右军祠”,内祀王氏像,两位随侍童子,左者持有文房四宝,右者抱定白鹅,颇为雅致。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州李希贤于词内设立书院。现正在全面修复故居,并修建洗砚池公园。东临书院街,西至八一路,北邻杨家庵,南面考棚路,占地约51亩。晒书台等亦在修复之中。
作为一代书圣,王氏在民间留下胜迹甚多。
今浙江绍兴城内西街72-76号,原系其寓居处,称“右军别墅”。
后改为戒珠寺。据地方文献记载,寺外有鹅池、墨池,原寺内有羲之像,青巾道服端坐其中。
南宋朱熹来此有诗:“因山盛启浮屠舍,遗像仍留内史祠。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化莲池。
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时。
”明清间迭有重修。现仅存大殿等,但鹅墨两池已于近年修复。在该市北蕺山街东侧“扇桥”和“躲婆弄”、北萧山街北侧留有“笔飞弄”和“笔架桥”等传说古迹。在江西庐山归宗寺后有“羲之洞”,洞外石屋残垣传为其读书练字之处。
江西临川城东有“王右军墨池”,北宋曾巩撰有《墨池记》。在浙江天台山主峰华顶峰善兴寺下有“墨池”,系泉水流经的天然石池,但颜色较为深沉。传王氏当年旅居天台山时,得到“白云先生”列素亲授“永“字八法,后刻苦练笔,博采众长,终成大家。乃于离山时,与其合写《黄庭经》。
后将此经藏于华顶山上一洞中,以志留念,世称“黄经洞”。在浙江嵊县新合乡金庭观则留有王氏书楼、墨池古迹。
其后瀑布山麓则有羲之墓,已毁,仅存遗迹。
据县志所载,羲之后迁居于此,遂葬于其地。
原有其子献之所书碑,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