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读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3页(882字)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作家。幼年生活于封建官僚家庭,随私塾先生读书。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7年赴法留学。其间创作第一部小说《灭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倡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多次为之捐献文物图书。
巴金自述“从小就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谈我的散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有意识、有计划的“储书”,是读书治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五四”时期,从《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少年中国》中接受了民主与科学思想,也在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抗夫的《夜未央》中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尤其是《告少年》,使15岁的巴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有说清楚的话……”(《我的幼年》)。而《夜未央》则“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无政府主义观点,这在其早期作品中有明显反映。巴金作品卷帙浩繁,作品多收于20卷本《巴金全集》。
《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及《寒夜》是其早期代表作。1949年后,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文笔凝炼,感情深沉,多收于其散文自选集、特写集中。作品先后译成英、日、法、苏等多国文字。1982年起开始整理藏书,并向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福建晋江黎明中学捐赠,计万余册。其中捐献最多的是现代文学馆,以1949年前旧期刊为多。如《文学丛刊》、《中流》、《文学》、《文学季刊》、《收获》等,从创刊号到终刊号无缺。在1986年第7批捐赠中,包括手稿、着作近千件(册),茅盾、叶圣陶、郑振铎、阿英、冰心、朱光潜、李健吾等人签名本数百册,报刊近万件。1986年出版有《随想录》。
参见 激流三部曲 序跋集 爱情三部曲 抗战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