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读书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74页(949字)
郑燮以其超俗不群的个性和勤奋读书的心得,建立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论。
其读书法的精义是:(1)以精运多。郑燮主张读书以精为本,“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板桥自序》)。
他并不反对多读,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并为精读服务,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中心课题深入下去。
郑燮认为,求精要求读物精,要择读经典性的着作。(2)读有特识。
郑燮认为,在阅读中应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范县署中寄舍弟第二书》)。郑燮认为有特识非主观臆断,“特识又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乱窜无有是处”,“岂复为后世小儒所颠倒迷惑,反失古人真意乎?”(3)记书默诵。郑燮认为读书该背诵记忆的,还要下功夫记住。(4)探研精义。
郑燮认为,读书必须带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去探究思考。“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他反对不加精研,不求甚解的粗读。
(5)攻读与扫读。
郑燮认为探研精义的方法为攻读法和扫读法。“善读书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6)有学有问。郑燮认为,读书要善于问读,有学有问,方有进益。“学问二字,须要拆开来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7)读有重点。郑燮认为无价值的书不读,同一部书中也不平均用力,而是该粗读的粗读,该精读的精读。他举例道:“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强调读书治学的目的对于读书行为的定向作用。
他继承孔子读书“以安百姓”的治学思想,反对只为“一身一家”而读书,明确主张读书要“有补民生国计”,包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书后怎样去运用,都应该以此为终极关怀。 参见 郑燮读书处 郑燮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