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读书法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04:0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99页(633字)
金克木(1912-),笔名安琪、辛竹等。
安徽寿县人。外国文学研究家。
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真正上过学。但在毕业前后曾翻阅过祖遗的几十木箱藏书,感到“从那里仿佛可以看出清代后期五朝(1821-1911)文化变化的一角”(《家藏书寻根》)。1939年后,先后执教于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继至北京,任北京大学东语系、南亚研究所教授。认为:“书是知识的存储器,若要得知识,书还是要读的。”(《读书·读人·读物》)并总结自己一生读书治学的经验: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的准则是“少、懒、忘”。自述一生“看见过的书可以说是很多,但读过的书却只能说是很少”;加上自知是个“懒人”,“硬读”又读不进去,所以疲倦了就去“睡觉或闲聊或游玩”;一旦读书告一段落,就放下不管,暂时忘掉,过些时候再拿起来则“反而读出了初读时没有读出来的东西”。毕生守此“少、懒、忘”三字诀读书,颇得其乐。晚年则往往“连字带空白一起读”,收获更大。
他还认为,“其实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而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此,“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读书即“读人”。再次是“读物”。见过的东西也是书,如文物之类,从中亦可学到不少知识。总之,“物是书,符号也是书,人也是书,有字和无字的都是书”。金氏还认为“入门书难。难写,难读,难得,凭一本书难入门”(《入门书谈》)。着述有《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比较文化论集》、《梵语文学史》、《书城独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