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5:48: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569页(541字)

是在印度被奉为经典的《吠陀》。

“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是“知识”或“智慧”的意思。“吠陀”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宗教。因《吠陀》中保存了古代印度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史料,故“吠陀”又作为该历史时期的专称。

《吠陀》分为本集和附录两部分。最古的《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达婆吠陀》。附录是解释本集或由本集派生的庞大文献集,分为《焚书》(净行书)、《阿兰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吠陀》的内容形成时间早晚不等,约在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其中最早编定的是《梨俱吠陀》。《梨俱吠陀》是抒情集,类似中国的《诗经》,但成集时代较之早六七百年;《夜柔吠陀》是经文;《娑摩吠陀》是歌曲集,大部分歌词来自《梨俱吠陀》,专供举行祭礼仪式时颂唱;《阿达婆吠陀》出现较晚,大多为巫术咒语。

四部《吠陀》本集是由婆罗门祭司用最严格的口授方式代代相传的,直到19世纪才刊印成书。

《吠陀》全集共收诗1028首,有10552诗节,现行的整理本分为10卷。

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代印度文化乃至人类早期文化的珍贵史料。在有些国家中,研究《吠陀》已成为一门专学。

我国学者金克木也曾翻译了部分诗歌,并撰写有研究论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