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005页(817字)
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资料、事实,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读者检索查考的图书。
也就是专供人查阅、寻求答案的书,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孔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研究文史的人往往把一部分需要经常查阅的书作为“工具”,由此产生“工具书”的名称。1934年汪辟疆发表的《工具书之类别及其解题》,是最早系统介绍中文工具书之作。工具书与普通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检索性,即按一定的排检次序加以汇编,易于查阅。采用特定的排检方法,是工具书的显着特点。
中国古代的一些图书兼有供系统阅读和供查阅的双重作用,因此对工具书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古今中外,工具书类型众多,划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由于工具书的功用和内容的不同,在长期的编纂实践中,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书目、索引、年鉴、手册、表谱、图录等。其中,类书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书。
通常把众多的工具书分为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两大类,有人又划分出语言工具书。还有人提出划分为辞书型工具书和非辞书型工具书两大基本类型。
工具书的基本职能是积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工具书不仅吸收了历史文化遗产,也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善于利用工具书,有助于读书和研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近现代许多学者谈治学经验时,往往提及工具书的作用。
工具书的功用大体上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解疑释难,如查检词语解释、获取某一问题的答案等。(2)提供资料线索,如了解图书或论文的出处、主要内容等,进而获取资料;工具书也可以直接提供参考资料。(3)指引读书门径,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十七史商榷》卷7)(4)提供学术信息和各科知识,如了解学术研究概况、动态和成果,查检事实、数据,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