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纯粹理性批判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9:26: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31页(832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着。

中译本由蓝公武据英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1929年英译本译出,三联书店1957年初版。商务印书馆1982年重印。康德出身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皮匠家庭。

1740-1745年在大学攻读自然科学、哲学和神学。

1755年通过硕士论文答辩,成为哥尼斯堡大学编外讲师。1766-1772年兼任哥尼斯堡皇家图书馆馆员。

1770正式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主讲逻辑学、形而上学,直至逝世。是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意大利塔斯卡那科学院的院士或终身院士。

康德的学术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1770年以前为“前批判时期”,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1770年以后为“批判时期”,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写下了三大哲学巨着:《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创建起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奠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是三大批判中的第一个批判,目的在建立“任何一种能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1781年出版。全书两大部分:(1)先验原理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两部;(2)先验方法论,包括纯粹理性之训练、纯粹理性之法规、纯粹理性之建筑术和纯粹理性之历史4章。

全书着重考察和研究了人的理性的本质和能力,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域和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同时,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和知性能力,明确了哲学与自然科学、数学的各自独特的范畴和研究对象,指出了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前途和新的方向。

《纯粹理性批判》的成就还在于论述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在近代哲学史上开始以认识论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主体与客体统一的问题。这在哲学发展史上,尤其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该指出,康德哲学的总目的在于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提出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就体现了这种调和。

但实际上侧重的还是理性。

分享到: